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突然被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我们只要对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在疫情结束之后会收缩还是会扩张做出判断,也就可以对全球化的前途做出判断——如果美元继续扩张,全球化就会进一步深化,如此一来那些企图在一国之内重建完整产业链的设想都会成为痴心妄想。5、双层的货币 在世界货币体系里,只有美元是真正的货币。
采用市场经济进行分工所需要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货币:若货币少,则分工范围小,则此时最优的分工模式就是计划经济。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央行要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通过资产做抵押(Asset-Back Security)提供M2的好处是:(1)低成本货币通过项目,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不会带来现有资产价格的膨胀。经济全球化下,一国经济对外部的高度依赖让各国政府如芒在背。作为基准货币的美元,在成为世界货币的同时,也就自动失去了汇率的自主权,只要中国维持足够低的汇率,中国就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美元。
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提,就是要能获得全球的货币。而采用这一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危机阶段,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减税),支出增加(救助),通过负债支持财政赤字的能力也在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利息,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需支付的,最长也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计收,并免收罚息。面向中小银行增加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预计将覆盖200多万户企业。截至2020年4月底,已累计支持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债券388只、3993亿元。民营企业发债约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
2020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8万亿元,同比多增1.97万亿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部署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金融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看,前期采取的一系列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保障疫情防控应急货款、境内外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的大额资金汇划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在节假日期间开通绿色通道。督促金融机构加大企业贷款展期、续贷力度并大幅简化手续,适当减免贷款利息,适度扩大纯信用贷款发放范围,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等问题。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统一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对于本金,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还本日期最长延至2020年6月30日。此外,货币、债券、票据、黄金等各金融市场也都如期开市,运行总体平稳。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发行人企业会员2020年前3个月的会费减半收取。5月7日,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取消托管人数量限制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
2020年3月1日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利率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支持试点商业银行和部分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进一步满足银行保险机构风险管理需求,丰富市场投资者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调增政策性银行全年信贷计划6000亿元。
——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一是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较快增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企业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开设疫情防控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保障资金汇划不受影响。累计通过绿色通道开立抗击疫情相关单位银行账户14632户。——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截至5月9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7151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72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5%,财政给予50%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约为1.25%,大幅低于5%左右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水平,有效满足了保供企业资金需求。3家政策性银行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应有明显下降。
四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截至5月10日,国库部门累计为各级财政部门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拨款141042笔、金额1148亿元。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一方面,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处置。但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并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一、为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也是一次冲击、一次大考。三、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全力落实六保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全面做好金融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从年初到5月10日,累计贬值不到2%,市场预期稳定。二是价格上,有序引导货币、信贷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
——加大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截至5月7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7052亿元。
2月1日,联合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5个方面、30条金融支持措施,着力做好对疫情防控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企业和居民提供差异化的优惠金融政策。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中国人民银行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对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财政给予贴息,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到抗击疫情最需要的企业。
二是支持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民营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6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民营企业发债约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
除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防疫保供外,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对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员四类人群,要求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我国约有2000万个小微企业法人,占市场法人主体的90%以上。——积极稳妥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
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平台融资1568亿元,力争全年促进中小微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对企业办理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业务,由银行对资金使用真实性进行事后检查,企业无需向银行事前、逐笔提交单证材料。
此外,还配合银保监会等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符合条件、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和利息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对于利息,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需支付的,最长也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计收,并免收罚息。
解决好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和民生问题。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